2008年1月14日 星期一

第五章心得-陳淨怡

主題:第五章 十月教員會議:我們是誰?我們可以做什麼─節日開始了
陳淨怡
重點摘要:

1.生成的計畫需要一個清楚的結構,這個結構就看這個集體領頭的人怎麼提供。(p55)
2.一個主任不僅完成了她當前要完成的目標,還為教師在引導創建生成課程中的作用提供了一個榜樣。(p56)
3.適宜性課程:課程來源是教師和兒童的興趣,一個考慮周到的課程不需要教師去積極的追隨兒童表現出來的所有興趣,真正的是要篩選出有意義的關係和經驗,教師具有擔當這種經驗的重要來源的責任。(p59)…在什麼時間點提供支持需要評價估量,尤其當兒童對深層學習感到興趣時。
4.教師要提供一個兒童獨立探索他們好的想法所需要的工具、材料、空間和時間的基本環境。(p60)
5.兒童需要相互照顧,兒童按年齡分班有時失去了學習的機會,混齡班對生成課程有其優勢。
6.混齡班中老生是榜樣—信息擁有者,新生逐漸成長—獲得變化過程中做出貢獻所需的自信
及經驗。(p64)--約定俗成的規則、經驗及記憶的儲存、交往方式及如何完成工作。
7.共享兒時的故事幫助教師找出共同的價值觀,並在對別人的情感抱有同情的基礎上,對他們真正不同的地方進行妥協。(p65)
8.過多的節日單元會影響課程的發展性探究。(p66)
9.文化的不同展現出來的行為也不同,對許多北美的人來說死亡是一個禁忌的東西,是隱藏的而不是慶祝的東西。在美國和墨西哥對死者的紀念日都進行慶祝活動,提供了豐富的想像和共享的事件,使得奇怪和使人害怕的事物變成熟悉的東西。(p67)
10.教師通過檢查形象、信息以及學校社區中任何重要節日的意義來擴展他們的有關潛在課程的視角。(p67)
11.課程主題的選擇,有時會造成老師內心的衝突,這時老師就要衡量課程對兒童的影響做最後的決定。
12.好的課程需要根植於教師自己對什麼樣的主題對一特定的兒童和成人是有意義的理解
13.相信孩子,勿刻板印象低估了孩子的能力。
14.在現兒童的活動─文字記錄目前在幼稚園的教學中,這是最困難的,如果要做也是粗略的做,要做詳細的資料由於時間和人力的不足,做起來備感艱辛。

心得:

1. 對話的可能及需求。告示版的設立。
2. 對兒童的課程考量點適性適材,個別化尊重。
3. 我們是誰?我們可以做什麼?我們在什麼地方?
4. 節日活動是必需嗎?績效?家長期望?迷思?
5. 給孩子聲音。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