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14日 星期一

第三章心得-趙端宜

第三章:九月教員集中日 趙端宜
第二天:環境作為課程的一個來源
  起初被分到讀第三、四章感覺有些奇怪,從中間突然插進去要讀的兩章有些茫然,但是當我從頭開始先讀前面的一、二章時,我開始對這本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
  生成課程事實上就是一個計畫,也是由一個群體產生的一個計劃的過程,經由特定的人、事、物在特定的時間和地點將不同的反應彼此提出來討論研究,可以將不同人的反應、見解、發現、做成自我成長及自我創作的一個好時機。因此每個人必須要用心的去接觸它感受它,群體間彼此的對話亦是重要的過程。
  首先要了解課程的背景、人物、目的,然後召集相關的教師,於特定的時間,一起利用會議中共同將自己的想法以及蒐集到的資料進行討論,對話找出最適合該年段(年齡)孩子們發展的最佳課程。或許其中會有很多的爭執與疑問,都是必須經過共同的切磋、研商、求證、探討及經驗中來完成。
九月教員集中日-第二天:環境作為課程的一個來源
星期五早晨:從環境開始
  首先由魯比宣布會議開始,先說明自己昨天進行教學時是從物質環境開始的,反問其他人是否亦是如此做的?此時馬尼說:這樣做比較容易,你只是把活動中心建起來。角色區、木工區還有…
  接著多勒瑞斯說:我不認為這是件容易的事,你怎麼知道這個區裡要放些甚麼東西?馬尼解釋說:我是在一個發展特定的認知概念的課程模式中曾經培訓過,你要做的事和怎麼做都很清楚。此時另一位貝瑟尼說:我曾經讀過那種東西,我想聽起來好像是一種很有用的起點,但是你們講的都只是室內的,那室外的怎麼辦?特別是要知道一年中的季節,能夠和孩子們共同在一起,能用玩水的遊戲就會讓孩子們感受到涼快。馬尼,同意他的說法確實感知經驗對孩子的學習很重要,但真正重要的環境是課堂,對不對?魯比說:大多數老師都是這樣想的。在寒冷的冬天的氣候下可以理解,但在這裡(加利福尼亞南部)我們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外面,馬妮這對你來說是新的經驗對不對?光是從公立學校的日課表來看,這是不可能的,戶外的時間就是下課的時間。
  從以上幾位教師的對話,我們不難發現,每一個人都是站在自己的經驗、認知及角度、來看問題。因此每個人的背景不同、生長的地方不一樣,就會產生很多不一樣的看法。
  把環境作為一種吸引的手段,『遊戲就是兒童該做的事情』教師可以觀察到兒童的行動,仔細的觀察會發現,什麼東西既能適合班上每個兒童、個別兒童的需要,又能符合大家的興趣和需要,課程就是這樣開始發展的!
  教師們共同來做生成課程,主題訂好之後計畫也寫好了,『戶外環境』因此必須先從已有的條件出發,接著教師們針對課程設計中,已有的素材和需要思考具有挑戰性的內容,每個老師將它一一寫出來,如此才可以知道還需要尋找的東西,將整個環境佈置好以後,首先帶孩子出去考察一下,讓他們去發現那兒有什麼,老師可以持一種遊戲的態度來對待戶外環境,就像兒童做遊戲一樣。
  零散部件事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當孩子在既有的環境無法取得的東西,但是他們需要零散部件來設計和建造,因此【零散部件】的存在和具有想像力的兒童和老師結合起來,可以對任何學習環境潛在的豐富性和複雜性做出很大的貢獻。
  從表格上所寫的老師們開始逐條討論表格中的內容,從一個問題到一個思考再回到內容,大家看著不斷展開的討論,老師們意識到在活動過程中,彼此之間不得不相互學習,藉由大家集思廣意會出現更多的問題,例如規則性、安全性的考量以及柔軟性的課程,例如柔軟的物體具有感知覺的呼應性,【溫馨有助於人們感覺舒適】,至於什麼是具有柔軟性的東西?大家又開始思考把柔軟性作為兒童課程的另一個面向,由室內到戶外產生影響的東西以表格的方式列出來如:大的地毯或墊子、玩水的活動…等。最後大家認為生成課程式對兒童來說是可行的,只要你把舞台搭好,幾乎所有重要的想法都會不斷的展現出來,沒有必要根據認知的目標去做,他們就是一種檢查你的環境的方法,端看孩子是否具有重要的學習機會。
  最後對於整個課程的過程的省思,彼此之間的學習以及相輔相成的果效,柔軟性的重要,尤其更了解在成人的學習和兒童的的學習之間有相當的一致性,這就是讓我們真正的洞察課程是怎麼生成的。大家更願意參加每個月的教師會議,亦可以看到逐步展開的課程在相互之間保時交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