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30日 星期五

Ch4戶外研究室的學習經驗:王怡又老師

《戶外教學》— 4戶外研究室的學習經驗(怡又)
摘要
各場域的建議教學主題
校園──
數學教育:長度概念(沿著100公分繩索進行徒步旅行)
大單位的面積概念(對一英畝土地)
大單位的距離概念(利用比例尺在操場上佈置太陽系)
科學教育:計算影頂、製作校園地圖、場域與人類活動、生態棲地中的動植物
社區──探索公園和空地、研究種子、認養一棵樹、徒步旅行。
都市──空氣品質、交通運輸、廢棄物處理、空間規劃、能源需求。
其他──國家公園、農場、木材工廠、魚類養殖廠、墓園、集水區、野生動物保護區。
戶外生物教學策略
OBIS活動模組──
設計給10~15歲的青少年參加,目的是幫助他們瞭解地方環境中的生態關係。
學習樹計畫( PLT)──
對象是國中小學生,讓學生在現有的課程中,從事科技整合的探索和學習。
野生物學習與設計(WILD)──
針對幼稚園到十二年級所設計的教材,用於輔助現行課程,希望指引學習者從覺知到欣賞
環境,進而發展出更負責任的人類行為。
教師水教育計畫(WET)──
收集了超過90個以上的創新、跨學科活動。
認養集水區──
以幼稚園到十二年級的學生為對象,利用當地的集水區做戶外教室。
生命研究室科學方案──
是兼具概念性和主題性的科學課程,採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探索各種不同的主題。


心得
1.文化型態影響校外教學的效能。

2.對西方人來說,生活是一場遊戲。

3.學習源於需要。

4.現今的教育觀點:指導學生利用輔助工具做有效的學習。

沒有留言: